Xiamen xingxinming dry product co.ltd, Dessiccant Product, Preservative Product, Research development
零食,是兒童最愛的食物之一,而在各種各樣的零食包裝中,一般都會有一小包干燥劑,其作用是防止食品受潮變質。然而,盡管人們對于包裝食品中的干燥劑都有“不能食用”的認知,在打開包裝食用時一般也會將它丟棄,但在日常生活中,由于兒童年幼無知,對干燥劑存在好奇的心理。干燥劑導致的兒童意外傷害事件還是屢見不鮮。那么,食品包裝內的干燥劑究竟都有哪些成分?為何對兒童更易造成危害呢?
據專業人士鄭辰毅介紹,目前市面上的干燥劑多以氧化鈣(生石灰)、硅膠、三氧化二鐵以及氯化鈣為主要原料。其中,以生石灰和硅膠為原料的食品干燥劑最為常見。特別是生石灰,因其吸濕效果好,且來源方便,價格又便宜,所以大部分干燥劑以生石灰為主,在食品干燥劑中一直被廣泛使用。近年來,作為石灰類干燥劑的替代產品——硅膠干燥劑逐漸流行,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,無毒,無腐蝕性,性狀穩定且吸濕能力較好。現在多數食品干燥劑的包裝都有抗強度,且在干燥劑外包裝上都有標注其主要成分及有害結果。
日前,筆者走訪發現,干燥劑在休閑食品中非常普遍。有的干燥劑標注了“不可食用、不可浸水、不可開袋、幼兒勿玩”的中英文提示語,還寫明了誤食的處理方法。“倘若誤食,誤入眼睛,請先以大量清水沖洗后,求診于醫師”;有些干燥劑的提醒并不全面,只提醒不可食用、不可微波。在隨機采訪中,絕大多數市民表示,不知道干燥劑有安全隱患,但知道其不能食用,一般會直接將包裝袋內的干燥劑扔掉。也有少數市民表示會把干燥劑保存起來,放在衣柜、鞋柜或者廚房里面去濕。
然而,市場上的各類兒童食品豐富多彩,質量也參差不齊。為防止吸潮變質,食品干燥劑的使用越來越廣泛,但由于兒童好奇心強,食用了包裝袋內的食品后,對干燥劑的性能并不熟悉,因誤用、誤食造成的意外傷害日益增多。
據專業人士介紹,干燥劑的主要原料之一是生石灰,即氧化鈣,屬于堿性物質,遇水后會變成熟石灰,在這一中和反應過程中,會放出大量的熱量,造成氣體膨脹和水體膨脹,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,當壓力達到一定的程度,可能會引發“爆炸”反應。因此,石灰類堿性干燥劑一旦被孩子意外踩爆、誤食或不慎入眼,都可能對肌膚、消化道或眼結膜等造成損傷,尤其對眼睛傷害最為嚴重。
兒童是食品干燥劑的主要“防范”人群,為讓孩子遠離有安全隱患的干燥劑,專業人士提醒家長們,在給孩子零食吃時,一定要把里面的干燥劑取出來丟棄或者放在遠離孩子的地方;同時,家長應叮囑孩子遠離干燥劑,不要玩干燥劑,不要將干燥劑投入水中,以免造成傷害。如果皮膚、眼睛不小心沾到石灰干燥劑,需要用大量的清水沖洗,簡單處理后立刻去醫院。萬一誤食生石灰干燥劑,因其與水發生反應發熱會引起食道燒傷或者皮膚灼傷,家長應立即用清水幫孩子沖洗、催吐,減少體內吸收,就近入院治療。硅膠干燥劑為無色透明小顆粒狀,在胃腸道不能被吸收,可經糞便排出,但要警惕硅膠顆粒引起兒童窒息的可能性。
上一篇文章:常用干燥劑介紹及應用 下一篇文章:干燥劑怎么起到干燥的作用?